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20-09-14 10:09:21【打印】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也稱“金葡菌”,隸屬于葡萄球菌屬,是革蘭氏陽性菌代表,為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該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pH為7.4,耐高鹽,可在鹽濃度接近10%的環境中生長。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寄生于人和動物的皮膚、鼻腔、咽喉、腸胃、癰、化膿瘡口中,空氣、污水等環境中也無處不在。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金黃色葡萄球菌 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產生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近幾年,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的食物中毒報道層出不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的 25%左右,金黃色葡萄球菌成為僅次于沙門氏菌和副溶血桿菌的第三大微生物致病菌。 腸毒素是一種單鏈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約26-29 k Da,相分子量相對較低,具有熱穩定性,對人體腸道產生破壞,導致嘔吐腹瀉等癥狀。目前研究已發現多種類型的腸毒素或類腸毒素,除傳統腸毒素 A(SEA)、B(SEB)、C(SEC)、D(SED)、E(SEE)之外,SEG、SEH、SEI、SEJ、SEK、SEL、SEM、SEN、SEO、SEP、SEQ、SER、SEU 和 SEV 等腸毒素也不斷被發現。 防控措施 2. 牢記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生熟分開,建議食物應該現做現吃。盡可能采取熱處理確保殺滅細菌,熱處理后避免二次污染。 3. 對已感染或攜帶某種病原體的食品加工人員,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限制其從事食品加工活動。 4. 生產加工乳制品、肉類等高危食品的企業,應認真、嚴格的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相關規定。在加工過程中或在市場流通中發現產品檢驗的某些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以消費者利益為重,自覺把控出廠產品的質量、主動召回不合格產品,防范引起中毒事件的潛在風險。 5. 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我國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安全的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研究工作。重視并持續開展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宣傳教育,及時提醒消費者一旦發生疑似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除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外,還要立即停止食用并封存可疑食品。同時對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人員,普及預防食源性疾病的衛生學知識。 |